中文版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党建团学>团学风采>>新闻列表

我院师生走访余干县调研江豚保护
时间:2019-09-01 11:50:45    来源:法学院分团委    编辑:    浏览次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滥捕乱捞、使用非法渔具以及航运繁忙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甚至破坏,鄱阳湖区域内长江江豚的种群量正快速衰减。根据2018年7月24日,农村农业部就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及长江珍稀物种拯救行动实施情况所举行的发布会上公布的科学估算,长江江豚数量仅约为1012头,其中鄱阳湖区域仅约为457头。“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抢救性保护已迫在眉睫。8月22日,在院党委书记贺三宝、教师卢希起博士的带领下,我院师生赴余干县开展区域江豚保护调研活动。

调研队一行人首先来到余干县人民检察院。近年来,余干县人民检察院始终在为保护江豚而行动不断加大对鄱阳湖水域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的同时余干县切实遏制疯狂电捕鱼、采砂、运砂等破坏江豚栖息地的行为,有效保护了江豚的生存生活环境,江豚湾区域的江豚数量逐渐呈上升趋势,于2017年6月20日,更是成立了鄱阳湖江豚湾保护基地并举行揭牌仪式,以此呼吁广大社会组织及群众切身参与江豚保护。

保护江豚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机关的责任担当与有所作为,更需要的是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共同参与。调研队在讨论中指出渔业资源如何合理开发、渔民上岸后如何转型等相关法律和社会治理等问题是在保护江豚的同时亟待解决的。在探讨如何进一步对江豚展开保护时,双方不仅对充分发挥江财法学院的科研优势并结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以共同推进余干县鄱阳湖区域内的长江江豚保护达成了初步共识,还就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交换了意见并进行了充分讨论。聚焦江豚保护问题,并非仅仅为了保护江豚,更重要的是以保护江豚作为一个微观切入点,去引导社会公众关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思考人类与自然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即如何在保护与利用中寻求平衡点。

尽管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始终处于进行时,但当前长江江豚的生存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以江豚湾为例,早年频繁的挖沙活动意外成就了此处为江豚的宜居地,然而挖沙活动的继续却日益破坏着江豚的栖息。此前,江豚湾的保护模式长期处于发现违法挖沙活动便立即制止,但是随着社会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昔日的保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对江豚的发展性保护,推出以教育为主的引导性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了更全面细致地了解江豚湾的现状,调研队顶着灼灼烈日赶往江豚湾。水面波光粼粼,白色鸥鸟在天蓝的幕布上飞过却未留下痕迹,绿洲上郁郁青青的蒌蒿随微风摇曳,一叶叶黑灰木舟如一滴滴化不开的墨融进了微荡的水波。于江豚而言,这是一片多么美好的净土;与人类而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卷;与自然而言,这又是多么和谐的生物圈!尽管未能有幸一睹江豚之貌,但能身临江豚的栖息之所便已不虚此行。

此行不仅加强了法学院与余干县检察院的交流,还使法苑学子对长江江豚保护有了一个更全面、真实、直观的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法学院的有生力量,我们应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切实为保护江豚贡献出青年的力量,将保护江豚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