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大高校2025年博士拟录取名单陆续揭晓,我院喜讯不断,有7名同学考上博士:李博文被同济大学拟录取;张佳莉被厦门大学拟录取;江芃被中央财经大学拟录取;张益铭、张新璐被华东政法大学拟录取;洪民杰、贺建国被江西财经大学拟录取。
兴趣、规划交织的学术进阶之路
读博,是众多学子的学术追求;而申博,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绝非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场信息战、心理战与策略战。
谈及为何申博,几位同学的观点不谋而合:“主要还是出于对学术与科研的兴趣以及个人的职业规划。此外,财大法学院的学习氛围以及导师的勉励,也坚定了我们的申博决心。”
来自2022级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洪民杰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提及到,“人能走多远,往往取决于自己认为能够走多远。”他的科研路,从不受限,一路走来,他播种、耕耘然后收获,始终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坚持在数据法领域阅读优质的论文著作、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谈及备考方法,来自2022级财税法学硕士研究生张佳莉说:“申博是一场研究生入学就开始的‘战役’。首先,在研一、研二阶段,需要积极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多发表论文,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其次,在研二暑假,需要提前联系博导,撰写博士研究计划,准备相关申博材料;最后,在备考阶段,需要学习专业英语、精读报考专业的基础理论、前沿期刊、导师的学术成果,以做到在复试阶段言之有物。”
考核转向下的学术素养竞逐
目前,各大高校在申博程序上开始逐渐转向“申请考核制”,对考生的教育背景、科研成果、学术经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 7 名学子以扎实的专业素养脱颖而出。研究生阶段,他们不仅保持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更主动锚定学术前沿,将科研任务前置规划,高效完成科研目标。在学术实践中,这些同学更是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深度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以丰硕的学术成果和深厚的科研积累,为冲击顶尖学府博士学位筑牢坚实根基。
“考研以‘应试能力’为核心,侧重公共课与专业课笔试分数,通过标准化考试筛选合格生源;申博以‘学术潜力’为导向,导师更看重学生的研究匹配度、思辨能力和学术热情。”来自财税法学的张佳莉说。她提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才能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动力和热情。
对于论文的发表,2022级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张新璐曾在采访中分享了自己写论文的三个步骤:“首先,广泛阅读,寻找选题。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专著、政府工作报告等资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其次,针对阅读,整理综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做好文献综述,把文章的论证思路、主要观点、重要论述整理下来,这对后续写作非常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整理下来才能加深印象。最后,集中写作,反复修改。文章有了思路后,集中一段时间完成初稿。然后自己修改,再请导师修改,修改的过程很煎熬,但对自己有很大的提升。完成这三步后,就可以投稿,静候佳音。”
2022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江芃在采访中就自己硕士阶段的学习过程,对要做好学术研究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建议:“其一,务必求‘真’,研究的论据引证不应曲解原意也不应捏造事实,研究的结论不仅要符合整体逻辑更应还原事物本貌;其二,务必求‘实’,研究的内容不应脱离实际,法律是世俗但并不庸俗的事业,研究它则不应过于跳脱与虚浮;其三,务必求‘解’,研究说实在的是一个求解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研究不仅要说服自己更要说服他人,这是研究的立基之本。”
目有繁星,沐光而行
张佳莉说:“找到一个靶子,然后不停地瞄准射击。研究三年很短,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需要做出取舍,把时间花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有可能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
2022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李博文曾提到:“学业和生活的平衡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关键是要有清晰的目标、良好的时间管理,并且要理解科研中的不确定性与挑战。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策略,你不仅能在科研上取得成功,还能保持健康和快乐的个人生活。”
对于即将开启的博士研学生涯,7位“准博士生”满怀憧憬与期待,亦对过往三年的硕士时光充满眷恋与感恩。谈及研究生岁月,他们感慨:“这三年是我们人生中最充实的成长旅程。感恩导师以渊博学识与耐心指引为我们点亮学术灯塔,感谢同窗挚友用热忱陪伴与鼓励化作前行路上的温暖星光 ,我们始终并肩朝着理想中的自己奋力奔跑。”
展望未来,他们将带着”信敏廉毅”的校训精神与“厚德崇法、平直高远”的学院底色,在学术深耕之路上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同时,他们寄语学弟学妹:“愿你们紧握心中梦想的火种,以无畏之姿奋勇向前,让青春在逐梦征程中绽放璀璨光芒!”
近年来,我院硕士研究生深造热情持续高涨,考博人数呈稳步攀升态势。特别是在今年,学院考博成绩更是实现新突破,众多学子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卓越的专业素养,成功叩响国内高水平院校的大门。这一亮眼成绩,不仅是我院学子矢志攀登学术高峰、锤炼专业本领的生动写照,更是学院深耕教学改革、厚植科研沃土,持续提升育人质量与学科实力的有力证明。(图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