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法润乡土·四海同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湖坪乡分队深入抚州市乐安县湖坪乡,开始了第二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俯身田间大棚挥汗如雨,亲历农事艰辛;静坐国宝公祠巧手编织,感悟非遗技艺中的革命智慧;更与乡亲们共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厚植乡土情怀。这是一次对劳动精神的身体力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寻根之旅。
田间耕读:大棚里的劳动课与红色土地对话
在湖坪乡蔬菜种植基地的辣椒与西瓜大棚中,实践队队员们直面高温蒸腾的“天然蒸笼”,从农事生手到熟练采摘,指尖的泥土与额头的汗珠共同书写“粒粒皆辛苦”的现实注脚。两小时的躬身劳作,不仅收获了土地馈赠的蔬果,更在汗水中读懂了从革命年代到如今幸福美满生活不变的“自力更生”的劳动底色——当青年身影与田间大棚的剪影重叠,现代农业实践与红色土地上的奋斗传统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草绳系史:非遗草鞋里的革命智慧现代表达
国宝公祠内,老匠人手中的稻草与麻绳化作传承载体,队员们在搓绳、编帮的非遗技艺学习中,触摸到红军草鞋里的革命密码。每一双略显稚嫩的草鞋,都是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苏区精神的具象化诠释:绳结的缠绕间,是革命先辈跋山涉水的足迹回响;指尖的穿梭中,是当代青年对红色基因的主动解码。非遗技艺不再是静态的文化符号,而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纽带。
乡晚传情:歌舞交融间的红色薪火接力传递
夜幕下的联谊晚会,队员与乡亲以歌舞为媒,让青春活力与淳朴乡风碰撞出共鸣火花。动人的红色歌曲,当自编节目融入劳动场景,晚会成为红色文化生活化传播的舞台——青年学子在与乡亲的互动中,既汲取着乡土文化的滋养,更将劳动光荣、红色铸魂的理念化作春风化雨的传递。这不仅是情感的联结,更是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转化。
从大棚劳作的躬身实践到草鞋编织的技艺传承,从田间地头的汗滴入土到乡晚舞台的薪火相传,江财学子的湖坪之行,是一堂融“劳”与“红”为一体的行走思政课。当劳动教育在红色土地上扎根,当红色基因在劳动实践中焕新,新时代青年找到了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坐标。这份在乡土间沉淀的体悟,终将内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干力量,外化为民族复兴征程中“把红旗插向更远地方”的青春担当——新时代长征路上,江财法学青年一辈正以劳动为笔、以红色为墨,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图文/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法润乡土·四海同音”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湖坪乡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