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下午,法学院分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进系马桩街道东书院社区的徐欣怡小朋友家,在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峻的今天为她带去了温暖与关怀。
关爱农民工子女是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员在与系马桩社区沟通的过程中,得知有一个叫徐欣怡的小朋友,她的母亲因病去世,而父亲在外打工,只与外婆在一起生活。小志愿者们在听说徐欣怡小朋友的情况后,不禁黯然神伤,与此同时,他们也真切地希望去帮助她。于是志愿者们纷纷加入这次活动,希望通过此微小的方式给她温暖真情,助她茁壮成长。
天色阴霾,志愿者们却怀揣朝阳般炽热而真诚之心,踏上这段旅程。
初入徐欣怡小朋友的家,志愿者们被小欣怡的外婆热情招待,仿佛志愿者们是久未团聚的儿孙。但是欣怡却不知所措地摆晃小手,稚嫩的脸上似有不安的神色。这时青协部长叶子豪立即半蹲下来摇头晃脑地与她开起玩笑,言语欢笑间小欣怡开心地谈起了自己多彩的校园趣事,其他志愿者们看到她终于放下了不安与防备,也喜笑颜开地和小欣怡谈天说地。志愿者们时不时扮起鬼脸,时不时又互黑取乐,小欣怡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手舞足蹈,不禁咯咯笑。欢笑之余,志愿者们也关心起小欣怡的学习。由于欣怡在家无人辅导功课,志愿者们就自发为她讲解作业。即便这些题目在志愿者们看来再容易不过,他们却依然耐心、仔细地为小欣怡辅导。小欣怡也认真地点头,有时也发出疑问--“姐姐,为什么我原来写得不对呢?”,志愿者们稍作解释后她就恍然大悟地说到:“啊,原来如此呀!”。而外婆则一直伫立在旁,面带宁静祥和的微笑,好似在看嬉戏打闹的儿孙。
时光匆匆,温馨的下午转瞬即逝。志愿者们不舍地说着再见,徐欣怡小朋友则轻轻挥动小手,轻盈得让每个人沉重。一方面这次活动不仅仅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悲戚,增强了志愿者们的社会责任感,更是让小欣怡和她的外婆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另一方面,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响应共青团的号召,努力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是被社会关注的群体,社会上的千万人们都在关心,在担忧他们,而千万人们又从志愿者们身上得到社会责任感的激发。归校后,小志愿者李宬江希冀道:愿所有留守儿童都能用温暖筑就前路。(文/法学院 陈俊伊)